2011年,在区委、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紧紧围绕“全市率先、皖北领先、全省争先,区域占先”奋斗目标,凝心聚力,奋力拼搏,全力推进促增长、拓开放、调结构、稳物价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,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,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,实现了“十二五”良好开局。
一、综 合
初步核算,2011年,全年生产总值(GDP)328.83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13.4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55.88亿元,增长5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148.72亿元,增长18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124.23亿元,增长11.7%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503元,比上年增加4070元。三次产业结构为17.0∶45.2∶37.8。
表一: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
单位:亿元
| 指 标 | 绝对数 | 比上年增长% | 
| 地区生产总值 | 328.83 | 13.4 | 
| 第一产业 | 55.88 | 5.2 | 
| 第二产业 | 148.72 | 18.2 | 
| 工 业 | 131.67 | 18.9 | 
| 建筑业 | 17.05 | 12.7 | 
| 第三产业 | 124.22 | 11.7 | 
| 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 | 20.33 | 14.7 | 
| 批发和零售业 | 38.57 | 9.7 | 
| 住宿和餐饮业 | 4.13 | 6.8 | 
| 金融业 | 3.48 | 5.9 | 
| 房地产业 | 3.27 | 18.1 | 
| 营业性服务业 | 23.24 | 19.2 | 
| 非营业性服务业 | 31.21 | 7.7 | 
年末全区从业人90.03万人,比上年增加 0.6万人。其中,乡村从业人员76.93万人,增加0.9万人,其中第一产业43.49万人,减少4.9万人;第二、三产业46.54万人,增加 5.91万人。在岗职工3.57万人;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9.53万人,减少 0.29万人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.4%。
二、农 业
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3.78万公顷,比上年增加2000公顷,比上年增长0.84%,总产量达114.51万吨,同比增长2.75%;油料播种面积0.89万公顷, 比上年减少1330公顷,比上年下降13.04%,总产量4.22万吨,同比减少7.52%;棉花播种面积5502公顷, 比上年增加502公顷,比上年增加10.04%,总产量0.85万吨,同比增长5.76%。
表二: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
单位:吨
| 产品名称 | 绝对数 | 比上年增长% | 
| 粮食 | 1145091.0 | 2.75 | 
| 其中:稻谷 | 3413.0 | 1.49 | 
| 小麦 | 683578.0 | 0.46 | 
| 玉米 | 336996.0 | 8.53 | 
| 大豆 | 101125.0 | -0.21 | 
| 油料 | 42164.0 | -7.52 | 
| 棉花 | 8516.0 | 5.76 | 
| 蔬菜 | 782161 | 5.35 | 
| 水果 | 48291 | 0.75 | 
农林牧渔总产值为84.55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比上年增长10.19%,其中:农业产值增长17.65%,林业产值下降14.54%,牧业产值增长3.73%,渔业产值增长6.94%,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3.78%。 肉类总产量11.39万吨,比上年同期增长1.63%;出栏肉猪113.38万头,增长0.51%;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61.22万只,增长1.83%,牛为1.84万头,增长62.83%;家禽925万只,增长0.87%;禽蛋产量4.13万吨,增长1.34%;牛奶产量3455吨,增长9.13%;水产品产量1.38万吨,与去年持平。
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00.1万千瓦特,增长2.51%;农村用电量25210万千瓦时,增长17.26%;有效灌溉面积10.16万公顷,增长0.53%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4家,实现工业增加值66.01亿元,增长34.6%;实现工业总产值288.59亿元,增长96.39%;主营业务收入274.7亿元,增长72.3%;实现利润总额10.23亿元,增长137%;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90.05%,,同比提高114.45个百分点;工业产品销售率99.74%。
表三: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
单位:万元
| 指 标 | 绝对数 | 比上年增长% | 
| 规模以上工业 | 660071 | 34.6 | 
| 其中: 轻工业 | 259137.6 | 25.5 | 
| 重工业 | 400933.4 | 41.8 | 
| 其中: 国有企业 | 15777.1 | 34.3 | 
| 集体企业 | 17413.7 | 58.2 | 
| 股份合作企业 | 9874.7 | 10.2 | 
| 股份制企业 | 513938.8 | 33.3 | 
|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| 1819.4 | 2.7 | 
| 其它 | 101247.3 | 96.39 | 
从行业来看:重工业快于轻工业发展,分别增长41.8 %和25.5%,从经济类型看: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幅最高,增长96.4%,集体企业、国有企业、股份制企业、股份合作企业、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、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.2%、34.3%、33.3%、10.2%和2.7%。
表四: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
| 产品名称 | 单 位 | 绝对数 | 比上年增长% | 
| 小麦粉 | 吨 | 828924.9 | 126.83 | 
| 发酵酒精 | 千升 | 46678 | -33.47 | 
| 饮料酒 | 千升 | 73599 | -9.53 | 
| 啤酒 | 千升 | 73599 | -9.53 | 
| 纱 | 吨 | 11951.4 | 51.86 | 
| 布 | 万米 | 1100.1 | 11.57 | 
| 服装 | 万件 | 186.4 | 92.16 | 
| 人造板 | 立方米 | 1460387 | 92.13 | 
| 家具 | 件 | 60425 | |
| 塑料制品 | 吨 | 10462.4 | 20.59 | 
| 水泥 | 吨 | 414829 | -21.41 | 
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3个,从业人员10150 人,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.0亿元,比上年增长30.43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.75亿元,比上年增长46.82%;其中,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投资79.22亿元,增长53.3%;农村非农户投资30.34亿元,增长23.54%;房地产开发投资18.19亿元,增长68.78% 。
五、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
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.33亿元,比上年增长18.0%。分城乡看,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9.73亿元,增长18.8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.60亿元,增长15.4%。分行业看,批发业零售额14.33亿元,增长7.6%;零售业零售额44.70亿元,增长22.6%;住宿业零售额0.20亿元,增长13.8%;餐饮业零售额5.1亿元,增长11.5%。
全年进出口总额5334.5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50.23%,其中,出口2872.3万美元,进口2462.2万美元;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217万美元。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8.64亿元,同比增长38.15%。
六、交通和邮电
全年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0.33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7%。全社会公路货物运输量 6300万吨,货物周转量184.45亿吨公里,公路客运量2180万人,旅客周转量12.35亿人公里。
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59392量。
年末全区本地电话年末用户数43.09万户,增26.12%;移动电话用户数111.58万户,增长61.58%。
七、财政和金融
全年财政收入(不含基金)为20.01亿元,比上年增长42.7%,其中:地方财政收入10.06亿元,增长38.8%;各项税收8.76亿元,增长39.1%;从税收来源看:增值税增长47.7%,营业税增长47.1%,企业所得税增长51.8%。财政支出34.75亿元,比上年增长39.9%,其中: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79.5%,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37%,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4.3%,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4.2%,社会和就业保障支出增长88.9%。
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16.52亿元,比上年增长20.68%,其中: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4.68亿元,增长17.89%。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2.81亿元,比上年增长18.34%。
八、价格
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6.8%,同比上升6.8%。分类别看,食品、烟酒及用品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、居住类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11.7%、2.8%、5.6%、4.0%;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、交通和通信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.7%、0.6%、0.3%。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 8.1 %;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涨 12.3 %。
表五:2011年各类价格指数
| 类 别 | 指数(上年=100) | 
|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| 106.8 | 
| (一)食品 | 111.7 | 
| 其中: 粮食 | 108.3 | 
| 油脂 | 116.7 | 
| 肉禽及制品 | 122.1 | 
| 水产品 | 110.9 | 
| 鲜菜 | 105.6 | 
| (二)烟酒及用品 | 102.8 | 
| (三)衣着 | 107.7 | 
| (四)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| 98.3 | 
| (五)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| 105.6 | 
| (六)交通和通讯 | 99.4 | 
| (七)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| 99.7 | 
| (八)居住 | 104.0 | 
九、教育和卫生
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90所,中学专任教师6454人,在校中学生9.37万人,其中:女生4.42万人;小学335所,小学专任教师6458人,在校小学生10.37万,其中:女生4.53万人,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%。
表六:2011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
单位:人
| 指 标 | 招生数 | 在校生数 | 毕业生数 | 
| 中等职业教育 | 22377 | 33610 | 7727 | 
| 普通高中 | 10498 | 29090 | 10966 | 
| 普通初中 | 19051 | 64631 | 27877 | 
| 小学 | 17519 | 103747 | 20432 | 
年末医院、卫生院数49所,床位数3834床,卫生技术人员4055人,其中医生1508人;卫生防疫人员414人,婴儿死亡率4.29 ‰,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%。
十、人口和人民生活
全区年末户籍人口187.9万人,其中:非农业人口42.0万人,总人口中女性91.1万人。年末总户数57.54万户。人口出生率12.09‰,人口死亡率8.8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.29‰。
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4元,比上年增长18.5%;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370元,增长16.4%;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30元,增长20.2%。
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为7.13万人,比上年增长9.92%;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6.45万人,增长5.91%;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.75万人,增长3.29%;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6.0万人。
年末全区有各类收养性单位104个,各种社会福利院收养性单位床位3697张,比上年增长13.54%;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117.0万人,增长5.75%;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74.9万人;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.75万人;农村五保供养人数8573人。
十一、环境保护
全区森林面积为5.2万公顷,当年造林面积0.11万公顷。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额22983万元,减少43.94%;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9750吨,减少23.95%;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为97.0%,比上年下降2.71个百分点;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为98.50%,比上年增加2.71个百分点;污水处理厂1个。
注:1、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;
2、全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,增幅按可比价格计算。